15个试点区县,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2000万元资金投入,多种培训模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十几项配套优惠政策支持……
重庆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多措并举培育现代农业的生力军,破解农村“谁来种地”的现实困境和“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一个个“新农民”茁壮成长,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培训让我从普通农民变为技术农民,从技术农民成为文化农民、责任农民、创新农民,带动莲藕产业三级跳的同时帮助乡亲们致富发家,我是农民我很自豪!”参加学习的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农民张优华说。
采取不同形式,针对不同层次
“过段时间,就是猕猴桃上肥的黄金期,果树要在冬天积蓄养分,千万不可疏忽……”近几天,万州区农广校的高级农艺师程地蓉和他的团队在全区猕猴桃林里忙个不停。细雨蒙蒙,田间地头,程地蓉带领科技人员身披雨衣,脚穿长筒靴,为农民做示范,教他们如何施肥、治虫,怎样修枝、除草,融入到农民中间,成为他们的全天候顾问。
从猕猴桃产业到红橘、蔬菜产业、土鸡养殖等,几乎每一个特色产业村都有农民田间学校,到处都有科技人员穿梭的身影。农民田间学校不拘泥于课堂讲演,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手把手地教农民科学种养新技术,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种办学模式,我们容易接受……”万州区铁峰乡桐元村村民刘文灯高兴地说。据了解,目前万州区已建成32所农民田间学校,注册农民学员1000余人,直接或间接培训1.5万余名学员,10万户农民实现增收,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比未参加培训前增加4000元。
立足村镇,手把手教学,农民易接受,见效快,而在大学课堂,完备系统的高校教育资源,则为农民培训提档升级,象牙塔内传递现代农业的接力棒。
初高中毕业返乡的青年农民可以在西南大学学习种养业、加工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本领;依靠山水田园风景资源的农民可以在市广电大学学习经营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重点养殖大户可以通过培训班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农广校等还开办了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通过集中培训、日常培训、远程培训、实训指导等方式,培训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引领、带动着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总是要伴随着产业成长的。企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里的培训,让农民近距离接触产业化的经营理念。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合作办班,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龙头企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农民更直接面对市场,提高参与市场的能力,成为一项亮点。
培训必须围绕着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求而定,不能成为纸上谈兵和停留在教室中的知识,也不能脱离农村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培训农民工,更不能观念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重庆的做法各有侧重、区分层次,让不同诉求的农民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培训内容对胃口,政策支持有保障
除了农业科技外,培训还包括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知识等,针对性非常强,正对农民“胃口”,点燃了农民久违的学习热情。“您刚才说要学会‘借鸡下蛋’,我一直想通过梨花和雪梨来发展农家乐,该怎样去开拓市场呢?”“是啊,我们的雪梨大多卖给了‘贩子’,价格被压得很低,我们能通过什么办法省去这一中间环节吗?”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农民田间学校”里,培训班下课后,余光琼等50名听课的早熟梨种植“高手”仍然“围堵”着授课老师李世洪问个不停。
培训实用,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报名参加。今年重庆市1万人的培训名额,远不能满足需求。以高山蔬菜出名的武隆县双河乡培训名额为350个,但报名的有1000多人,其他区县也大致相同,南川区农委副主任秦华直言:“450个名额,对我们区而言实在太少了点。”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刘启明说,这个群体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为此,重庆市把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和着力点,从培训谁、培训什么、怎样培训三个方面突出职业性;把培育与促进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一个区域性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多措并举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新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舆论宣传导向机制,整合农业产业发展改革支持的激励机制,培植典型示范的引导机制和(区)县乡(镇)农口部门干部、技术人员结对指导服务的帮扶(服务)机制等。
在培训质量控制方面,规定每天净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在培训过程中由市和区县农委组织进行全程监管,并建立参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全面的档案登记制度和培训机构、教师与受训农民的“双方”考评制度以及受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重庆市农委科教处处长欧阳柬告诉记者,培训与职业认证及各种优惠政策“打捆”,包括享受一定的农业生产性补贴、获得更高的小额贷款额度等等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
武隆县按照农民参与培训的培训机构层级、培训时间长短、结业考试成绩、创业实绩评估等四个方面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分等级颁发新型职业农民绿色证书,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将绿色证书与生产扶持政策挂钩,不同等级的绿色证书享受不同的政策支持,以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兴业创业。开县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制定了“八优先”政策:优先享受土地流转、农资、农机等农业补贴;优先享受税费减免的扶持政策;优先申报涉农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可优先申报市级示范社;优先享受基础设施、用水、用电、用地政策;优先申报晋升高一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优先享受贷款贴息;优先给予产业或产品取得品牌认证扶持,并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
示范效果显著,带动效应强劲
永川区临江镇新型职业农民张优华,把培训班上学到的实用技术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首创了西南地区的双季藕种植技术、“藕鳅”立体种养、浅水藕种植三大技术,特别是双季藕种植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莲藕周年供应,提高了一倍以上的亩产量,并且质优价优,俏销各地。
在张优华示范带动下,原本寸步难行的黑泥塘变成了村民眼里的淘金池。他发动组建了永川莲藕协会,发展种莲藕会员1352户,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自己是培训的受益者,也是致富知识的传播者,协会先后开展技术培训230多次,受益农民7700余人次,举办科学技术讲座180余次,受益农民93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民年均增收约30%。
新型职业农民将是农业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线实践者,有“人”用,用好“人”,将是破解“谁来种地”这一问题的关键。截至目前,重庆市各试点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已完成90%以上,认定工作相继组织开展。随着培育工作的深入,千万个新型职业农民在成长,他们像一粒粒种子和星星之火,逐渐带动起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的燎原之势。
咨询热线:18863576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