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天下网】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但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大溪村村民翁建英的农家乐“中山饭馆”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客人。“原本是为了生计,开个农家小饭馆试试,没想到做成了老板。”翁建英爽朗大笑,“去年的收入突破了100万。”
翁建英所在的大溪村有460余户人家,经营农家乐就有168家,全村70%的农民从事与农家休闲旅游相关的工作。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农家乐成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在浙江,同翁建英一样,借助农家风光和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开办农家乐的农户越来越多,农家乐的业态也快速拓展。“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农业发展的天然制约,但反过来看,却恰是农家旅游发展的机遇。”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严杰说。
在浙南丽水、衢州等山区,有依托良好生态和森林资源的林家乐;在嘉兴、湖州等平原地区,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庭院式农家乐;在舟山、宁波等地,则有面向大海、观海景品海味的渔家乐;在湖州德清等地,还有风味独特、洋味十足的,外国人经营的洋家乐。
经过几年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洋家乐等多种业态在浙江农村“遍地开花”,通过“生态优势”的变现带动农民增收、乡村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浙江发展农家乐旅游村(点)3012个,2012年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1.13亿人,直接营业收入达88.4亿元。
农家乐的快速发展让许多村庄把坐拥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丽水市遂昌县大拓镇大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巧会说,上世纪80年代大田村民主要靠做瓦片,浑身脏兮兮,勉强能温饱;90年代纷纷办茶厂,山地被开发出来种茶树,发财的不多,赔钱的不少;现在村民都办起农家乐,巧走“低碳”发展模式,坐享“生态红利”。
“现在到村里走一圈,一个烟头也找不到,全村开了43家农家乐,为了打好‘生态牌’,大家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大田村农家乐“荟萃园”的业主王桂秀说。
舟山市岱山县岱东镇的东海海岸线蜿蜒曲回,与层叠的重山相映成趣。海岸线边上,一家名叫“牧庄乐园”的渔家乐吸引许多游客驻足。在这里,游客们欣赏海景,品位海鲜,走上渔船领略渔家生活。“牧庄乐园”老板张娜说,“过去不长庄稼的盐碱地,如今也成了一道独特风景,渔家乐改变了渔家人的生活。”
农家乐的广阔“钱景”,吸引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谋发展,重新积聚起农村人气、带动农村繁荣。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前些年,渔家生活的艰辛让许多人放下渔网外出打工,这里成了凋敝的“空心村”。
两年前,在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部分村民尝试开办农家乐。看到村里人赚了钱,一些外出务工者也悄然回乡谋发展。村民袁善娟外出打工十多年,2011年初,她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办农家乐。“开了农家乐以后,每年的收入有十多万元,在家门口赚钱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正在变成实现。”袁善娟说。
一些民营企业积极投资旅游景点开发、农家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等休闲农业领域“淘金”。在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由斯麦乐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的一个占地上百亩巧克力主题乐园正在开工建设,其中的休闲旅游、采摘参观项目将为周边农户的农家乐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
农家乐在富足农民“钱袋子”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开辟了多元休闲旅游场所,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在丽水市莲都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民宿农家乐“泡茶等花开”,游人络绎不绝,很多城市白领来此消遣小住。这里倡导闲适的“慢生活”,泡一杯淡茶,静静等待花开。
“三农”问题专家、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表示,农家乐成浙江农民致富“快车道”,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农家乐是一个平台,农村的资源通过这个平台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增值,原来的‘弱势产业’通过加工、包装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
咨询热线:18863576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