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方天下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是湖北肩负的全局使命。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戴贵洲:近几年,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农业底盘仍需做大,农业效益和竞争能力仍需增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要稳定发展粮油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工厂化育秧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恢复发展双季稻,扩种玉米和薯类;开发利用冬闲田,扩种小麦、油菜;推进粮棉油整建制高产创建。其次,大力推进蔬菜、水果、茶叶等高效经济园建设,实现由园到区拓展。三要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畜禽、水产基地,率先实现畜禽、水产产业现代化。同时,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完善农业科技产业链;加强水稻、油菜和淡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产地、重要集散地的市场建设,培育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交易中心。
邹进泰:湖北农产品生产为国家做的贡献较大,但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品牌不响,农产品物流相对滞后。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不断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戴贵洲: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既充分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又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势的现实选择。我们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统一经营向组织化、社会化转变。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邹进泰: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议政府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帮助它们完善和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刘笑飞:要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打破农村土地区域界线,实现土地的集中流转和规模经营。当前,土地流转中还存在价格普遍偏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流转机制和监督制约不够健全等问题,对企业建立稳定优质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形成一定障碍。要妥善解决制约瓶颈,应该加快流转体制建设,优化流转服务环境,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土地流转双方的权责。
筑牢农业发展基础
戴贵洲:2012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水稻机械插秧、油菜机收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11项农机化水平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10位,农业机械化总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建设必须跟上。这主要包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完善水稻、蔬菜、水果、茶叶工厂化种苗繁育体系,建设一批设施完备、技术、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强农业机械研发,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邹进泰:夯实农业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水利投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生产率;促进农机化发展,释放劳动力。
刘笑飞: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筑牢基础,就是要不断改善自身管理、提升技术水平,走品牌化和市场化道路。加快创新和培育一批具有特色、需求量大、认可度高的品牌产品,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和产业的技术含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
咨询热线:18863576800
|